三大快遞巨頭宣戰!從不上門到“不上門必賠”!背后究竟有何玄機

行深智能2023-07-05
27930

注:6月中旬,行深智能“袋鼠無人車在中國郵政總部投放應用,這是全國首個“機器人+”室內外一體化AI寄遞解決方案,真正打通了室內外配送,實現無縫銜接,讓包裹配送到戶、到人。

正文:

“APP預約,快遞員將包裹放置在智能樓宇配送機器人儲物柜內,已連接電梯門禁系統的配送機器人,一路‘過關斬將’,一鍵一鍵呼梯、乘梯電子門、過閘機,將包裹送到樓宇內指定位置,實現包裹到人?!痹诮衲?18前夕,順豐在深圳南山區CBD寫字樓投放了其首批4臺智能樓宇配送機器人實現“送貨上門”。

6月28日, 中通快遞宣布“標快”服務升級,正式在全國66個大中型城市,推出“標快送貨上門,承諾不上必賠”的服務。

同一天,菜鳥集團也宣布推出自營的品質快遞業務:菜鳥速遞。在全國近三百城提供晚到、破損必賠,不上門必賠 。

去年9月順豐宣布在全國50個城市,承諾派件不上門必賠付,到今年4月擴展到全國600個多城市。

順豐1.png

三大快遞物流巨頭幾乎同步聚焦“送貨上門” 這一末端配送服務體驗,并提出“不上門必賠付”承諾,或正式宣告快遞業正式進入以“末端配送”為核心新一輪競爭,而未來末端配送能力的強弱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快遞業的市場格局。

在繼順豐、菜鳥、中通宣布“不上門必賠付”之后,相信還會繼續有快遞企業跟進。從“不上門”到“不上門必賠付”這一轉變背后究竟有著什么樣的原因和邏輯?

消費者服務與快遞公司成本的角逐

這一轉變歸根到底是快遞業競爭核心發生了重大轉折性變化。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在2023年第一季度快遞服務公眾滿意度中,投遞知情與快遞服務站投遞得分僅為80.7分、80.6分,為兩項得分最低的項目。

無論是從我們身邊親戚朋友的吐槽還是從郵政部門的數據統計,都顯示“末端配送”的服務體驗成為消費者高度關注的選項,這一體驗關注也正逐步傳導到電商商戶端,逐漸成為選擇快遞公司一個重要因素,尤其是對于注重服務與品質的商家。

因此,快遞業正加速從以“價格”為競爭核心轉變為以“末端配送服務”競爭核心。然而“送貨上門”的高昂成本又如何消化呢?

表1:2022年主要三通一達單票派送成本

派送成本.png

數據來源:根據公開數據和年報數據整理,順豐、中通均為公開披露單票派送成本

從目前快遞業單票成本的構成來看,主由中轉、運輸和末端派送三個部分構成,其中中轉和運輸成本近年通過數字化、智能化升級已得到較大的降低,目前降低的幅度趨緩且降本的難度增加,而目前末端配送成本居高不下,已占到其單票成本的50%以上,甚至在“送貨上門”服務驅動下還在不斷上升。

一方面是消費者對“送貨上門”強烈需求已勢不可擋,另外一方面是背后高昂的成本,這一矛盾如何破解?可以肯定未來的突破點一定在末端配送。但末端配送房租、人工、油費電費、車輛等硬性的成本擺在那里,如此在兼顧體驗的同時實現末端配送的降本,將成為快遞企業必須要解決的最重要難題。

兼顧成本又要“送貨上門” 快遞公司各顯“神通”

對于順豐、菜鳥以及中通這三家已經宣布“不上門必賠付”的快速企業來說,顯然他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,那么他們是如何進行解決的呢?目前來說,主要有如下幾種:

一是對傳統的末端配送組織模式進行再組合、再創新。

從順豐末端的降本思路主要集中“中轉場-網點”的運輸以及“網點-家”的派送兩個環節,前者由豐湃整合社會運力,后者則由順豐同城騎手協同提供上門派送服務。截至2022年底,順豐對已有超4800個傳統網點模式優化,增加面客終端站點9,800個。

中通則采取“派費分層+末端注冊制,驛站直鏈管理+上門眾包”的模式,根據不同的派送場景制定不同派費標準,以眾包方式進行靈活用工,并加速末端驛站的布局,到2022年底,中通末端驛站達到80000+個,2023年Q1再次大幅增加至90000+個。

菜鳥則主要以“菜鳥驛站+菜鳥直送”的模式,其中菜鳥驛站截至2022年11月,全國菜鳥驛站突破17萬家,超8萬個社區菜鳥驛站可提供上門服務。

從以上模式可以看出,三家快遞企業增加末端配送能力方式總結來說主要為兩點,其一,新增布局末端配送網點;其二,整合社會閑散運力。但最終驛站的運營成本是否能夠降低或通過規模效應攤薄還需驗證。與此同時,“送貨上門”時空錯配問題也沒有解決。

二是運用新技術,應用或開發新型末端配送工具,目前來說主要是無人機、無人車。

在無人機配送上,目前美團、京東、順豐已開展多年探索并開始試點。

其中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常態化配送,提供半徑內三公里的配送服務,截至目前,已在深圳5個商圈落地,11條航線覆蓋18個社區和寫字樓,累計完成用戶訂單超過12萬單。

京東無人機在多地進行了配送試運營,包括四川、陜西、青海、海南等地區,通過無人機等方式構建新型配送網絡,提高配送效率。

順豐則專門成立豐翼科技,專注無人機配送,并在今年2月首次實現從湛江到??诘目绛傊莺{首飛。

然而無人機配送存在空域管理、技術限制、安全等問題,尤其是超視距飛行和在人群上空飛行需要獲得監管機構的豁免,大規模應用短時間內進度緩慢。

由于無人機配送存在的諸多難題,目前無人車配送成為末端配送最現實,也最經濟的一種解決方案,從技術上來說,無人車技術已完全可實現末端配送,但其無人車產品、商用落地方案仍在不斷探索。

目前大多數無人配送企業,主要還是聚焦在室外無人配送,最終還是需要人去拿或再由驛站配送,優化了“最后一公里”周轉派送,但是“最后100米”送貨上門的需求仍沒有解決。無論是阿里的小蠻驢,還是京東的小智,還是美團的魔袋以及毫末智能的小魔駝、新石器的NEOLIX,都是在聚焦“最后一公里”,當然這些無人車應用也將極大提升末端配送能力。

從公開消息來看,現在國內對“最后100米”送貨上門提出解決方案的僅有兩個公司。

一家為文章開頭說到的順豐,他們通過“智能樓宇機器人”已開始在寫字樓進行“最后100米”的末端配送,實現配送成本下降、快遞員工作量下降和配送效率提升、客戶體驗提升的“兩降兩升”,探索全流程機器人+智能攬派新業態。

第二家為行深智能,在5月底南陵舉行的2023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大會上,行深智能“袋鼠無人車”正式亮相,同時在6月中旬,“袋鼠無人車”室內外一體化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在中國郵政總部投放應用,這也是全國首個“機器人+”室內外一體化AI寄遞解決方案,真正打通了室內外配送,實現無縫銜接,讓包裹配送到戶、到人。

袋鼠無人車.jpg

袋鼠無人車2.jpg

目前,快遞業末端配送成本平均約1.3元/件,以2022年快遞業務單量1105.8億件計算,快遞末端配送市場規模接近1500億元。而隨著“送貨上門”服務大戰的開打,如果單純依靠“驛站擴張+整合運力”將很難持續降本,很可能末端配送成本還可能增加。

從目前多家快遞披露的數據來看,也的確呈現這樣的趨勢,因此,這場“不上門必賠付”大戰將促使快遞業真正迎來以“無人機、無人車”大規模應用的新時代,尤其是無人車的普及,很可能在未來3年內迎來爆發式的增長。

袋鼠無人車3.png

責任編輯:李秀枝
后發表評論
信息咨詢
請輸入11位手機號

×
登錄
注冊
忘記密碼
国产高清无码在线|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美国|色偷偷专区|男人给女人添高潮的视频